也说博客“首页依赖症”(上)

刚刚探讨了博客的阶级属性接下来我想针对keso的BSP的首页和keepwalking的首页依赖症两篇文章作些探讨,我是keso博客读者,keso文章带给我很多思路,收益良多。

为了区别,文章中有色字体为引用keso的文字。行文采用对照方式。

Keso:新浪新闻可以利用它的编辑,从几百个传统媒体网站中筛选新闻,因为传统媒体的总数是有限的,而blog是趋向于无限的,怎么监控?如何筛选?需要多大的成本去监控和筛选?
如果新浪blog发展到MSN Spaces这样的规模(假设),有将近2000万注册用户,那么它需要多少编辑来对每天产生的海量内容进行筛选?这样的筛选真的是值得信任的吗?新浪blog的首页,有一天会成为第二个新闻中心吗?

Thinker:博客趋于无限是一个事实,但这不一定会增加太多的筛选和监控工作量,因为:首先,博客针对公众的并不是很多,不是针对公众的内容无需编辑们的筛选;其次,博客作者的写作水平是不一样的,即便同是面向公众的写作,编辑也不必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待他们;第三,编辑筛选和keso提到的用户推荐并不矛盾,新浪论坛的斑竹大部分来源于非新浪编辑,在博客用户变大之后,也可以采取用户推荐的方式,更有效的方式是用户推荐和编辑相结合,既能体现民意,又能把关质量。
筛选的内容是否值得大家信任,这是市场选择的问题,如果新浪的编辑失去越来越多的信任,那么新浪的用户就会转投其他网站,互联网早期的一些知名公司如今找不到踪影,正是用户淘汰或者说市场淘汰的结果。
新浪的博客首页确实会成为第二个“新闻中心”,但这个中心会有别于编辑们维护的新闻中心,按照目前内容情况看,这个中心将会以评论和分析为主,而且可以和新浪传统的门户互动。不用怀疑博客首页的“中心”作用,只有面向公众的所谓“精品”才会上首页,小众的圈子文章不会也没有必要上首页,这是两种不同的作用。

Keso:keepwalking曾经提过“首页依赖症”这个问题。以Donews Blog为例,与新浪面向所有互联网用户的模式不同,Donews专注于IT和传媒,并不希望用户无限制地膨胀。利用用户推荐机制,让有质量的blog呈现在首页。这种收敛的首页,对有目的的访问者是有一定价值的。一个无所不包完全没有重心的首页,除了会成为大量广告的一个新的堆放地,它要吸引什么样的访问者呢?

Thinker:正如keso说的新浪和donews互联网用户的模式不同,donews专注于IT和传媒圈子,不希望无限膨胀,而新浪是面向公众的网络传媒,这就决定了新浪首页需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首页中心的缺失应该有要照顾到大多数的原因,从目前来看,与新浪面向大众化的定位比较适配,首页不能偏废。当然,目前首页广告扰民、内容杂等问题也说明需要改进首页的定位,这个问题可以再行探讨。
广告问题实在有些无奈,现阶段不放广告,编辑同志就要喝西北风,用户用看广告的代价读免费新闻是目前的主要形式,这不单是新浪的问题,是所有以信息发布为特征的网站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探讨办法。

Keso:我的blog的几千个固定订户,要比任何首页的展示更有价值。这是因为,信息不再只是孤立的信息,它跟具体的人产生了关联。信息爆炸的现实,让传统的编辑模式越来越失去价值,因为没有一个编辑队伍可以遍历所有信息,被他们遗漏的有价值的信息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基于人际关系的传播就变得非常重要。

Thinker: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提高出现的信息与具体人产生关联,是一个新的形式,但是这并不和传统的公众信息模式产生过多的矛盾,因为和个人相关联的信息更多的是个人信息和圈子信息,这是与公众信息不同的内容,当然一些以前依靠公众传播方式的圈子信息可能会转而更适合博客来传播,比如以前的是专栏作家的keso,现在变成了知名的博客。
如果属于公众的信息,编辑们越来越忙不过来,这依赖于技术手段的进步,比如机器智能协助,当然也可以借助用户推荐这种模式。仅仅基于人际关系传播的信息并不能解决海量信息问题,这是以放弃一部分信息为前提的,先不说质量,我不太相信松散的个人传递会比紧张的编辑精英更有效率。
当然,如果是圈子话题,就另当别论,编辑不深入圈子研究,是无从替圈子把脉的,这也是把信息的模式分成公众和小众的原因。
Keso每天订阅了600多位博客作者的信息,这已经很多了,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每天关注这么大量的作者是很难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网友关注keso昨日新闻的原因,keso为大家免费做了编辑,省去了挨个看的麻烦。如果是公众信息,通过每个新闻作者去
看新闻,我真要晕了。

Keso:某个用户的某篇文章,借新浪编辑之手,访问量节节上升。可是然后呢?有多少读者会留下来,成为订户?门户模式的弊端之一,可能就是把信息跟人完全割裂了,读者只关心信息,却并不关心产生该信息的人。

Thinker:订户和文章读者,具有不同的属性,前者关注人后者关注文章内容。完全关注人的情况非常少,除了非常好的朋友和亲人,别人一般不会是完全关注一个自然的人,我现在每天关注keso,说到底是关注keso的思想,介于一篇文章和一个完整人之间,或者叫做圈子比较合适。笨狸说keso如果改成写诗的话,他将不愿为看keso的日志付钱,说明笨狸也不是完全关注keso这个具体人。
有些时候我们关注文章内容而一点不关心作者是谁,因为只需要信息,读新浪的新闻就如此,记不住几个作者,更不用说关注,看keso提供的昨日新闻,很多作者的博客我也没有定制,虽然有些作者写得很好,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关注他们,我选择继续看keso的昨日新闻,好好利用一把这个优秀的免费编辑

Keso:金磊说:“你是要相信信息的无政府主义。”信息真的需要一个政府来替我包办吗?

Thinker:我替金磊回答你一下,信息不能由政府或者门户中心包办,但是政府可以在公众信息方面省去你很多时间,能够给你提供很多的选择。尽管和自己选择相比不能让你百分百满意,但是百分之十的损失换来大块时间不是很合适吗?如果碰上我这样时间非常有限,而且甄别能力稍差些的读者,我更愿意让政府包办一部分。

Web Counters

刚刚探讨了博客的阶级属性接下来我想针对keso的BSP的首页和keepwalking的首页依赖症两篇文章作些探讨,我是keso博客读者,keso文章带给我很多思路,收益良多。

为了区别,文章中有色字体为引用keso的文字。行文采用对照方式。

Keso:新浪新闻可以利用它的编辑,从几百个传统媒体网站中筛选新闻,因为传统媒体的总数是有限的,而blog是趋向于无限的,怎么监控?如何筛选?需要多大的成本去监控和筛选?
如果新浪blog发展到MSN Spaces这样的规模(假设),有将近2000万注册用户,那么它需要多少编辑来对每天产生的海量内容进行筛选?这样的筛选真的是值得信任的吗?新浪blog的首页,有一天会成为第二个新闻中心吗?

Thinker:博客趋于无限是一个事实,但这不一定会增加太多的筛选和监控工作量,因为:首先,博客针对公众的并不是很多,不是针对公众的内容无需编辑们的筛选;其次,博客作者的写作水平是不一样的,即便同是面向公众的写作,编辑也不必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待他们;第三,编辑筛选和keso提到的用户推荐并不矛盾,新浪论坛的斑竹大部分来源于非新浪编辑,在博客用户变大之后,也可以采取用户推荐的方式,更有效的方式是用户推荐和编辑相结合,既能体现民意,又能把关质量。
筛选的内容是否值得大家信任,这是市场选择的问题,如果新浪的编辑失去越来越多的信任,那么新浪的用户就会转投其他网站,互联网早期的一些知名公司如今找不到踪影,正是用户淘汰或者说市场淘汰的结果。
新浪的博客首页确实会成为第二个“新闻中心”,但这个中心会有别于编辑们维护的新闻中心,按照目前内容情况看,这个中心将会以评论和分析为主,而且可以和新浪传统的门户互动。不用怀疑博客首页的“中心”作用,只有面向公众的所谓“精品”才会上首页,小众的圈子文章不会也没有必要上首页,这是两种不同的作用。

Keso:keepwalking曾经提过“首页依赖症”这个问题。以Donews Blog为例,与新浪面向所有互联网用户的模式不同,Donews专注于IT和传媒,并不希望用户无限制地膨胀。利用用户推荐机制,让有质量的blog呈现在首页。这种收敛的首页,对有目的的访问者是有一定价值的。一个无所不包完全没有重心的首页,除了会成为大量广告的一个新的堆放地,它要吸引什么样的访问者呢?

Thinker:正如keso说的新
和donews互联网用户的
模式不同,donews专注于IT和传媒圈子,不希望无限膨胀,而新浪是面向公众的网络传媒,这就决定了新浪首页需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首页中心的缺失应该有要照顾到大多数的原因,从目前来看,与新浪面向大众化的定位比较适配,首页不能偏废。当然,目前首页广告扰民、内容杂等问题也说明需要改进首页的定位,这个问题可以再行探讨。
广告问题实在有些无奈,现阶段不放广告,编辑同志就要喝西北风,用户用看广告的代价读免费新闻是目前的主要形式,这不单是新浪的问题,是所有以信息发布为特征的网站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探讨办法。

Keso:我的blog的几千个固定订户,要比任何首页的展示更有价值。这是因为,信息不再只是孤立的信息,它跟具体的人产生了关联。信息爆炸的现实,让传统的编辑模式越来越失去价值,因为没有一个编辑队伍可以遍历所有信息,被他们遗漏的有价值的信息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基于人际关系的传播就变得非常重要。

Thinker: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提高出现的信息与具体人产生关联,是一个新的形式,但是这并不和传统的公众信息模式产生过多的矛盾,因为和个人相关联的信息更多的是个人信息和圈子信息,这是与公众信息不同的内容,当然一些以前依靠公众传播方式的圈子信息可能会转而更适合博客来传播,比如以前的是专栏作家的keso,现在变成了知名的博客。
如果属于公众的信息,编辑们越来越忙不过来,这依赖于技术手段的进步,比如机器智能协助,当然也可以借助用户推荐这种模式。仅仅基于人际关系传播的信息并不能解决海量信息问题,这是以放弃一部分信息为前提的,先不说质量,我不太相信松散的个人传递会比紧张的编辑精英更有效率。
当然,如果是圈子话题,就另当别论,编辑不深入圈子研究,是无从替圈子把脉的,这也是把信息的模式分成公众和小众的原因。
Keso每天订阅了600多位博客作者的信息,这已经很多了,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每天关注这么大量的作者是很难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网友关注keso昨日新闻的原因,keso为大家免费做了编辑,省去了挨个看的麻烦。如果是公众信息,通过每个新闻作者去看新闻,我真要晕了。

Keso:某个用户的某篇文章,借新浪编辑之手,访问量节节上升。可是然后呢?有多少读者会留下来,成为订户?门户模式的弊端之一,可能就是把信息跟人完全割裂了,读者只关心信息,却并不关心产生该信息的人。

Thinker:订户和文章读者,具有不同的属性,前者关注人后者关注文章内容。完全关注人的情况非常少,除了非常好的朋友和亲人,别人一般不会是完全关注一个自然的人,我现在每天关注keso,说到底是关注keso的思想,介于一篇文章和一个完整人之间,或者叫做圈子比较合适。笨狸说keso如果改成写诗的话,他将不愿为看keso的日志付钱,说明笨狸也不是完全关注keso这个具体人。
有些时候我们关注文章内容而一点不关心作者是谁,因为只需要信息,读新浪的新闻就如此,记不住几个作者,更不用说关注,看keso提供的昨日新闻,很多作者的博客我也没有定制,虽然有些作者写得很好,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关注他们,我选择继续看keso的昨日新闻,好好利用一把这个优秀的免费编辑

Keso:金磊说:“你是要相信信息的无政府主义。”信息真的需要一个政府来替我包办吗?

Thinker:我替金磊回答你一下,信息不能由政府或者门户中心包办,但是政府可以在公众信息方面省去你很多时间,能够给你提供很多的选择。尽管和自己选择相比不能让你百分百满意,但是百分之十的损失换来大块时间不是很合适吗?如果碰上我这样时间非常有限,而且甄别能力稍差些的读者,我更愿意让政府包办一部分。

刚刚探讨了博客的阶级属性接下来我想针对keso的BSP的首页和keepwalking的首页依赖症两篇文章作些探讨,我是keso博客读者,keso文章带给我很多思路,收益良多。

为了区别,文章中有色字体为引用keso的文字。行文采用对照方式。

Keso:新浪新闻可以利用它的编辑,从几百个传统媒体网站中筛选新闻,因为传统媒体的总数是有限的,而blog是趋向于无限的,怎么监控?如何筛选?需要多大的成本去监控和
选?

如果新浪blog发展到MSN Spaces这样的规模(假设),有将近2000万注册用户,那么它需要多少编辑来对每天产生的海量内容进行筛选?这样的筛选真的是值得信任的吗?新浪blog的首页,有一天会成为第二个新闻中心吗?

Thinker:博客趋于无限是一个事实,但这不一定会增加太多的筛选和监控工作量,因为:首先,博客针对公众的并不是很多,不是针对公众的内容无需编辑们的筛选;其次,博客作者的写作水平是不一样的,即便同是面向公众的写作,编辑也不必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待他们;第三,编辑筛选和keso提到的用户推荐并不矛盾,新浪论坛的斑竹大部分来源于非新浪编辑,在博客用户变大之后,也可以采取用户推荐的方式,更有效的方式是用户推荐和编辑相结合,既能体现民意,又能把关质量。
筛选的内容是否值得大家信任,这是市场选择的问题,如果新浪的编辑失去越来越多的信任,那么新浪的用户就会转投其他网站,互联网早期的一些知名公司如今找不到踪影,正是用户淘汰或者说市场淘汰的结果。
新浪的博客首页确实会成为第二个“新闻中心”,但这个中心会有别于编辑们维护的新闻中心,按照目前内容情况看,这个中心将会以评论和分析为主,而且可以和新浪传统的门户互动。不用怀疑博客首页的“中心”作用,只有面向公众的所谓“精品”才会上首页,小众的圈子文章不会也没有必要上首页,这是两种不同的作用。

Keso:keepwalking曾经提过“首页依赖症”这个问题。以Donews Blog为例,与新浪面向所有互联网用户的模式不同,Donews专注于IT和传媒,并不希望用户无限制地膨胀。利用用户推荐机制,让有质量的blog呈现在首页。这种收敛的首页,对有目的的访问者是有一定价值的。一个无所不包完全没有重心的首页,除了会成为大量广告的一个新的堆放地,它要吸引什么样的访问者呢?

Thinker:正如keso说的新浪和donews互联网用户的模式不同,donews专注于IT和传媒圈子,不希望无限膨胀,而新浪是面向公众的网络传媒,这就决定了新浪首页需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首页中心的缺失应该有要照顾到大多数的原因,从目前来看,与新浪面向大众化的定位比较适配,首页不能偏废。当然,目前首页广告扰民、内容杂等问题也说明需要改进首页的定位,这个问题可以再行探讨。
广告问题实在有些无奈,现阶段不放广告,编辑同志就要喝西北风,用户用看广告的代价读免费新闻是目前的主要形式,这不单是新浪的问题,是所有以信息发布为特征的网站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探讨办法。

Keso:我的blog的几千个固定订户,要比任何首页的展示更有价值。这是因为,信息不再只是孤立的信息,它跟具体的人产生了关联。信息爆炸的现实,让传统的编辑模式越来越失去价值,因为没有一个编辑队伍可以遍历所有信息,被他们遗漏的有价值的信息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基于人际关系的传播就变得非常重要。

Thinker: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提高出现的信息与具体人产生关联,是一个新的形式,但是这并不和传统的公众信息模式产生过多的矛盾,因为和个人相关联的信息更多的是个人信息和圈子信息,这是与公众信息不同的内容,当然一些以前依靠公众传播方式的圈子信息可能会转而更适合博客来传播,比如以前的是专栏作家的keso,现在变成了知名的博客。
如果属于公众的信息,编辑们越来越忙不过来,这依赖于技术手段的进步,比如机器智能协助,当然也可以借助用户推荐这种模式。仅仅基于人际关系传播的信息并不能解决海量信息问题,这是以放弃一部分信息为前提的,先不说质量,我不太相信松散的个人传递会比紧张的编辑精英更有效率。
当然,如果是圈子话题,就另当别论,编辑不深入圈子研究,是无从替圈子把脉的,这也是把信息的模式分成公众和小众的原因。
Keso每天订阅了600多位博客作者的信息,这已经很多了,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每天关注这么大量的作者是很难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网友关注keso昨日新闻的原因,keso为大家免费做了编辑,省去了挨个看的麻烦。如果是公众信息,通过每个新闻作者去看新闻,我真要晕了。

Keso:某个用户的某篇文章,借新浪编辑之手,访问量节节上升。可是然后呢?有多少读者会留下来,成为订户?门户模式的弊端之一,可能就是把信息跟人完全割裂了,读者只关心信息,却并不关心产生该信息的人。

Thinker:订户和文章读者,具有不同的属性,前者关注人后者关注文章内容。完全关注人的情况非常少,除了非常好的朋友和亲人,别人一般不会是完全关注一个自然的人,我现在每天关注keso,说到底是关注keso的思想,介于一篇文章和一个完整人之间,或者叫做圈子比较合适。笨狸说keso如果改成写诗的话,他将不愿为看keso的日志付钱,说明笨狸也不是完全关注keso这个具体人。
有些时候我们关注文章内容而一点不关心作者是谁,因为只需要信息,读新浪的新闻就如此,记不住几个作者,更不用说关注,看keso提供的昨日新闻,很多作者的博客我也没有定制,虽然有些作者写得很好,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关注他们,我选择继续看keso的昨日新闻,好好利用一把这个优秀的免费编辑

Keso:金磊说:“你是要相信信息的无政府主义。”信息真的需要一个政府来替我包办吗?

Thinker:我替金磊回答你一下,信息不能由政府或者门户中心包办,但是政府可以在公众信息方面省去你很多时间,能够给你提供
多的选择。尽管和自己

14 thoughts on “也说博客“首页依赖症”(上)

  1. to: 无心
    数量众多的blog站点又由谁来甄别的问题,你的问题不是很明确,你是指公众信息还是圈子信息呢?公众信息有选拔机制,不是谁都能进入这个圈子的,如:杂志的专栏作家不是随便就可以进得去的,有层次性的选拔机制,这在现实社会中可以看到,至于个人信息,我在文章已经说明了。

  2. 作者对KESO的评论显然有些偏颇,想必作者主要的目的不是在回复KESO而是要表达自己对“首页”依赖的看法。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
    1、从网站设计的角度来看,首页是网站的组成部分,关于网站页面的主流定义包含3个类型。content pages, gallery pages, department pages,所谓首页,应该归属于department pages范畴。作用和大家平时的理解是一样的。故此讨论首页的依赖,本身无大价值。因为这是从用户的行为和服务者提供为实现“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所必须的。
    2、关于信息的推荐!
    关于这个问题,作者有兴趣可以看一下“tech.memeorandum.com"
    所做的一切。在国外一些讨论WEB2.0的文章中,关于信息的推荐已经被作为专门的应用给以高度的重视。而核心的思想依然是基于,分众,标签,等
    技术。简单的说。首先是利用技术,然后是根据社会网络的特性,将公众感兴趣的信息自动的选拔出来。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作者有兴趣可以多
    了解一些。
    欢迎交流:msn:bslgw@0412.net
    Gtalk:bslgwpro@gmail.com

  3. To:bslgw
    这里的“首页”的讨论显然不是讨论真正的首页如何安排和产生的问题,核心主要是讨论,编辑的作用,信息中心化的和分散化、公众信息和圈子信息的区别。而且这些关系之间往往不是划一的,写东西只能选定一个角度,因此有些东西需要分开来探讨。

玄伟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